隨著「斜槓」的興起,越來越多人在正職之餘都願意從事不同的探索和嘗試,也逐漸發展出不同的興趣。漸漸地,在自媒體領域也看見許多創作者有不同的身分,以我而言,我既是自媒體事業社群顧問、瑜珈老師,近期又新增了銅鑼師的身分。
有些人因為多重身分找到生活的熱情與價值;有些人卻因此陷入「不知道自己是誰」的迴圈中,連帶影響他們在個人品牌上的價值傳達和定位。
你也有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多重斜槓身分的困擾嗎?那就千萬別錯過今天的內容唷!
多重身分的挑戰:我現在是哪一個身分?
經營自媒體有兩種常見的困境:有些人剛起步不知道自己會什麼?能夠分享什麼?另外一種,則是自己會的技能、身分有點多,不知道要從哪個角度切入,於是只能在多重身分中迷失自己。
舉例而言,有一位空中瑜珈老師,同時有調香師的專業,近期還被人類圖深深吸引,決定深入這個領域。當要發想社群題材時,他發現這三個面向都是他生活中重要的養分來源,想把這些內容都分享在社群上,同時又害怕這些內容會彼此排斥。
這時會有個疑問出現:如果我開始分享學習人類圖的心得,那讀者會不會忘記我空中瑜珈的專業,進而影響我下一期的招生?
如果你也和這位瑜珈老師有著相同的煩惱,害怕多重身分在經營上反而成為品牌定位的累贅,我們工作室提供的自媒體顧問服務,相信能透過客製化的諮詢協助你整合獨特賣點!
分享那麼多元,會不會很不專業?
剛剛的例子是許多創作者在題材發想,甚至是培養興趣時會面臨的問題,一方面想分享新知、生活給讀者,卻害怕模糊焦點。
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不同的身分和面向,就像我同時是女兒、長姐、老闆、主管、老師等等,在生活上的角色是多元的,而在網路上的身分更是如此。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其實學習一個知識是很簡單便利的,要得到一個新的身分也是很輕鬆的。
而這就造成在經營個人品牌時,容易不知道要以哪個為主,即便選定後,在分享其他內容時,也會擔心「我分享這麼多內容,會不會很不專業」?認為只能好好做一件事,持續深耕才足夠專精。
從職人思維轉換成多角思維
我通常在諮詢時,都會建議學生從「心態面」開始調整。
經營個人品牌時,別忘了是「個人」在成就「品牌」。個人品牌的成功,往往奠基一個人的獨特和魅力,就如同剛剛舉的例子,那位瑜珈老師可能會擔心分享人類圖又分享調香,容易讓人覺得不專業。
但換個角度想,市面上哪裡找一個同時會人類圖又會調香的瑜珈老師呢?這些多元的組合,反而會成為我們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特色!
個人品牌要有特色和魅力,就是因為一個人在多元的面貌和養分中,而慢慢變得立體,這樣的立體,會讓品牌更有吸引力!
三個步驟找到多元主題的完美比例!
如果你有多元的興趣和專業,接下來我會分享三個步驟,帶你化解身分認同的困擾!
一、列出想呈現在自媒體上的面向有哪些?
承襲前面的例子,這邊就可以寫下相關的關鍵字:瑜珈、調香、人類圖。
二、思考最主要長遠發展的身分目標
接下來要思考,哪一個領域是想要長期發展,最想發展成商業模式的部分?
或許在眾多的專業中,你還是想以瑜珈作為主業,偶爾聯名賣賣調香、蠟燭,並且透過人類圖為學生解讀,培養感情。
如此一來,那你就可以在自介的部分,專攻在長遠的發展目標來描述,而其他的興趣則是做為加分項。
三、以主要、次要版位達到內容策略的調配
最後則是透過社群的版位,達成內容策略的分配。
藉由「單元化」的規劃,我們可以將最想長遠經營的主題,作為最常曝光的內容,其次的內容,可能放在限時動態,或是以較低的頻率出現在讀者的視野中。這樣就既能分享所有興趣,又能確保主題不失焦。
那我有需要成立不同的帳號分開經營嗎?
有些人可能打算將不同的主題直接成立一個新帳號,免除經營時的錯亂。
我認為這樣的操作是可行的,但不建議一開始就這麼做。
在品牌經營前期,我會建議用「單元化」的策略,將喜歡你這個人的粉絲,藉由你的各種興趣停留在你的帳號上,這樣才能讓帳號健康的成長,讓粉絲看見你成長的同時,也能打下品牌定位的基礎。
一旦我們的粉絲基數變多後,可能會發現有一批粉絲特別喜歡你談論「次要話題」,就像我一開始是分享職涯、行銷起家,到了中後期才慢慢分享靈性和瑜珈,漸漸地也發現越來越多人喜歡這類的話題,甚至報名這類工作坊的受眾也變多了。
這時候我才開始規劃成立新的帳號,試圖把喜歡身心靈的受眾導流到那邊。
所以回到重點,我們可以為不同的利基市場成立新的品牌,但記得要等原本的品牌穩定後,在按照需求開設新帳號!
關於多重的身分和利基市場還有什麼困擾嗎?快點擊節目完整收聽吧!
【延伸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