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轉職、斜槓經營自媒體嗎?點我領取5堂免費課程,了解你適合做什麼吧!

【 心靈書單 】出走找回你的內在力量,回應內在的疲憊與渴望

最近我在閱讀《 出走,找回你的內在力量 》的時候,立刻想起林依晨對自己、對工作、對生活的種種想法與規劃,非常適合作為我們在生活遇到低潮時的借鏡。

林依晨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,做任何事情都會全力以赴,在演藝圈展露頭角之前,她還是個學生藝人。為了幫家裡還清數百萬的債務,又不想放棄曾經在課業上的努力,因此選擇邊拍戲邊完成政治大學的學業,經常拍到天亮後,在學校附近吃早餐等著上學,下課後又立刻被經紀人帶去拍戲。

長期熬夜拍戲的她,藉由《 我的秘密花園 》、《 惡作劇之吻 》、《 我可能不會愛你 》等多部代表作奪下兩次金鐘獎,躍升為台灣片酬最高的女演員,似乎只要堅持不懈,所有難題就能迎刃而解。

但其實林依晨經常暫別演藝圈,即便非常熱愛工作、事業正在高峰期,也要適時暫停工作,為自己補充內在力量,因為倦怠與無力改變的心態,會滋養許多壞習慣,讓生活轉為惡性循環而不容易停止。

既然像她這樣努力的人,都如此重視自己的身心靈,那我們是否也該在工作與感情的低潮期,勇敢為自己出走,讓一切都暫停下來呢?

我相信大部分的人,都不是不想中斷糟糕的生活,而是不敢、不知道如何做才能改善問題,如果你最近的生活出現挑戰與改變,或是自覺表現不好或狀態不對,只要看完這篇文章,即便不離離職也能為生活帶來全新改變。

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出走,找回內在力量吧!

回應心底的疲憊與渴望,斷開委屈與迷茫,突破慣性,微調步調,重回身心最佳狀態

暫停現在的生活模式

其實生活不斷出現狀況的時候,都是內在發出的警訊,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會逃避自我感受,寧願熬夜追劇、沈迷社群或抱怨問題,就是不想體驗恐懼和焦慮的感覺,當情緒逐漸被麻木之後,就很容易感到情緒混亂,總覺得好像「 哪裡怪怪的,但又說不出來 」。

如果我們無法感受當下的體驗,就很容易感到迷惘,因為「 找不到內在渴望的事,就無法前進 」,停下腳步讓自己「 刻意去體驗轉變行為的過程 」,反而能獲得生活日後所需要的信念、態度與經驗。

擺脫舒適圈的方式有很多種,像是昆達里尼瑜伽和冥想,甚至也可以是改變穿搭或談吐,但凡是做起來不自在,卻又非常想做的事情都可以,或許剛開始會因為不習慣而感到煩躁、不安、抗拒,但只要抱持接納的心態,就能看見情緒和想法是如何流動的,感受各種情緒的開始與結束。

以林依晨來說,當生活出現轉折的時候,她都會選擇暫停原本的生活步調,去追求內在渴望想做的事,像是電視劇停拍的時候,就去紐約電影學院進修一個月,以及在奪得金鐘視后之後,果斷割捨人氣的高光時刻,轉身前往倫敦進修表演,時間甚至長達一年。

每一種「 刻意改變的行為體驗 」,都能讓我們發現內在有哪些渴望從來沒有被滿足過,當我們選擇不聞不問時,生命總是會用各種意外狀況,引導我們暫停現在的生活,去聆聽內在的聲音。

擺脫慣性思考的練習

不論你想給自己暫停的時間是一天、一週還是一個月,只要做2個步驟就能開始你的出走計畫:

➊ 寫下初步想法
把所有想做的事情和想法全部寫下來,可以釐清自己的限制性信念,像是如果你很想寫下來,卻又覺得不可能、沒辦法才取行動的時候,就能確定這是大腦在說服自己繼續逃避。

➋ 設定意圖
設想你在暫停時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、想擁有哪些感受的生活,就能想出很多種能達成目的的方法,例如聚會前決定要成為懂得聆聽的人,冥想前決定要成為活在當下的人,或是獨旅前決定要成為勇敢的人。

不過記得,出走計畫不需要太詳細,只要幾個少數想做的事情即可,空白的時間自然會被這些事情給填滿,千萬不要為了填滿時間,讓自己不停行動。

如果你還想知道如何透過出走計畫轉化能量,非常推薦你閱讀《 出走,找回你的內在力量 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