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轉職、斜槓經營自媒體嗎?點我領取5堂免費課程,了解你適合做什麼吧!

【斜槓養成】你是真的佛系經營社群,還是把佛系當成失敗的擋箭牌?

這年頭在創作圈很常聽到「佛系經營」,有些創作者是透過前幾年的耕耘、站穩了腳步,開始放下對自媒體成效的得失心;而有些人則是「假佛系」,嘴巴上說著自己只是佛系經營,但仔細觀察會發現,他們其實是把這當作「不用太認真」或「失敗」的擋箭牌,表示自己做得不好也沒關係!

經營自媒體一定要認真投入嗎?難道不能佛系的經營嗎?

如果你對這些心態感到好奇的話,就千萬別錯過今天的內容唷!

「佛系」是什麼意思?

「佛系」一詞,最早可出現在2014年的日本,用來形容那些對異性、社交沒興趣的男性。漸漸地,這個詞被泛用在「不強求」、「不掙扎」的精神狀態。

在社群上有一陣子很流行「佛系」系列的梗圖,以佛系OO為標題來照樣造句:「緣分到了,自然OO」,例如:佛系工作,不加班、不爭取,緣分到了薪水自然入帳。

整體而言,佛系給人一種考試及格就好,不強求,和先前談論的「躺平文化」有點雷同,看似豁達開闊的人生觀裡,其實並不是無所求,而是一種無力的自我解嘲:反正追求了也得不到,不如不期不待,佛系一下吧。

而所謂的「假佛系」,指的是明明心裡很在意,表面卻裝作無所求,什麼事都不在乎的心理狀態。

自媒體「假佛系」經營會面臨什麼問題呢?

「佛系」在近期有被濫用的趨勢,被當作是「逃避責任」、「不需努力」、甚至「不必堅持」的理由,這個現象在自媒體圈也相當常見,以下就來揭曉如果我們經營自媒體,一直處於假佛系的狀態,將會遇到什麼問題呢?

一、卡在現狀,無法成長

當我們明明內心很在意流量、成效,但看到任何課程、免費的自媒體文章都不願意吸收,長期下來除了會「保持原狀」,甚至還會遲遲無法突破,一直卡關。

「佛系經營」除了是一個自我欺騙外,也是一種自證預言,越不在意觸及率和成效,長期下來的成績也會相當「佛系」。

因此,當你還會在意數據、希望有人和你互動時,就別再說自己只是佛系經營了!因為心裡有波動的當下,就表示無法佛系,不妨好好正視它,優化自己的個人品牌!

二、跟不上趨勢,漸漸放棄

一旦我們卡在原地,試圖保持原狀時,還會讓我們「跟不上趨勢」。

社群的生態是不斷變動的,當我們停止吸收新趨勢時,可能會一直錯過當下的趨勢,就更容易做出沒人想看的內容。

如此一來,當我們沒有進步、沒有流量,這會使我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,甚至找不到經營個人品牌的動力,就索性放棄了。

創作者的「假佛系」經營三大徵兆

介紹完「假佛系」經營可能面臨的問題,接下來你或許會思考「我這樣算不算假佛系」呀?如果你也想避免落入假佛系的陷阱,就讓我們來盤點三個「假佛系經營自媒體」的徵兆!

一、嘴上說不在意流量,實際很在意

有一類人,談到經營自媒體時,他們會表示自己只是記錄生活、不在意流量,但實際發文時,總會盯著按讚、互動成效,但偏偏又不願意花心思優化。

這些人通常在經營上都對成果有具體的想像,也有心中想達成的目標,但另一放面,他們卻不肯接受自己需要時間練習、修正自己作品的事實。他們往往想一出手就非常完美,期望每篇都成為爆款。

由於沒有優化貼文流程,沒花心思想文案,幾次成效不佳的落差感,只好讓他們說出「我只是佛系經營,所以流量不在意」的違心之論。

二、嘴上說經營技巧不重要,實際又糾結成效不佳

這類人與上一個有點類似,只是這些人更傾向於合理化自己不想學習、進步,只要維持現狀就好的心態。

明明很在意成效和貼文表現,但又不願意學習更多知識,導致心口不一。

通常這些人不願意學習的原因,在於他們害怕自己學習了、認真經營了卻看不到成果,因此利用「佛系」來當作自己經營不好的退路和藉口。他們想表達的是:成效不好不是因為我不會經營,我只是佛系而已。

三、嘴上說佛系經營,實際跟風、業配沒少過

最後一種人,通常會表示自己業配、商業合作只是「佛系賺」、「隨緣賺」,但其實內心很想爭取,只是不想讓他人覺得自己企圖心太強,才展露出佛系、隨緣的感覺。

那我們該如何調整「佛系經營」的心態呢?

如果「佛系」是為了避免成果和期望落差太大而產生的保護機制,那我們應該先向內探尋我們對「成果」的看法。

當我們可以接受自己就是會犯錯,願意在嘗試中慢慢累積作品,而不是一味地讓自己陷入比較心態、完美主義的惡性循環中,如此才能漸漸擺脫「佛系經營」的心口不一。

對於「佛系經營」還想聽到更深入的討論嗎?快點擊節目完整收聽吧!

【延伸閱讀】

Nana Q、劉芒等網紅人設翻車頻傳!深度分析網友們在氣什麼?

你是真的太忙沒時間經營自媒體,還是「完美主義」在作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