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週我們討論到和主管匯報、合作需要注意什麼,也談到如何在眼前小螺絲釘般的工作崗位跳脫出來,從更立體的視角看見整個部門,乃至公司的配置,有了這些概念後,想必各位讀者都能在職場中如魚得水。
而在今天的內容中,我們將進一步探討,當我們漸漸在職場中茁壯,累積了年資和經歷後,換做我們成為主管,必須統籌部門人員時,又該注意什麼呢?這時的我們,想必會和身為員工時期的我們有所不同,想知道怎麼樣好好帶領人又能好好處理手邊的事務,就千萬別錯過今天的內容!
下屬說一步做一步?先從傳達「共同願景」出發!
我觀察到許多剛上任的主管面臨到的第一個問題,就是任務佈達後,團隊成員常常聽到一步做一步,他們宛如機器人一樣聽令行事,而沒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我認為要克服這個狀況,必須先在心中為團隊設下清晰的目標和期望。倘若我們仍用一個「做事者」的角度,只求快速傳達團隊內部的任務,卻沒有花心思在溝通與表達上,團隊成員仍會有許多混淆和不明確的地方。
布達任務前,主管應該分析團隊成員的能力與特性,誰適合做什麼?誰又擅長做什麼?
布達任務時,務必要明確說出「分派任務的原因」,例如是看中了成員的某項能力,或是先前的表現令人驚艷。一旦有了認可,下屬才會對這項任務有使命感,認為「我先前的付出有被看見」,接著才會形成努力的動力。
然而,如果我們不知道做事背後的原因和決策動機,員工既不知道這項決策與自己有何關聯,也不知道這項決策對自己有什麼好處,自然就會漸漸像機器人一樣失去動力!
團隊的溝通不順暢,如何建立良好的「雙向交流」?
當我們從一般職員拔擢成主管時,很多人會漸漸發現,怎麼原本和自己關係好的同事都漸漸疏遠了?或是,本來會嘻嘻鬧鬧的同事,漸漸不知道怎麼和自己溝通了。
如果我們希望能在工作上和部屬溝通順暢,得到良好的反饋,建議要從日常主動開啟對話空間。可能在提案的過程、或是在發想草案時,就適時提到「自己的想法未必是最好的,希望有好的觀點都可以提出來」。
從日常遞出橄欖枝,展現願意接受多元的誠意,漸漸地就能打開下屬的心房,願意回饋更多點子。
真實的表達往往能讓關係變得更順利,這在職場上也一樣。但我們願意讓下屬表現時,我們也能因此受益,因為包容而學習更多。
下屬犯錯怎麼辦?該當頭棒喝還是愛的教育?
當下屬犯錯時,該如何指正對方?這應該是所有主管會面臨的問題。
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告知結果、調整方向,而沒有連帶說明來龍去脈或理由,對方通常很難被說服,甚至表面上照做,但內心會認為主管都沒看見他的能力。
相對地,如果我們說明了來龍去脈,甚至站在主管、公司的角度,告知他背後的決策邏輯,這時下屬反而會覺得學到一課,在印象深刻的同時,不再犯相同的錯。
至於有時候,有些團隊成員即便犯了造成公司損失的錯,他也不願意承認,反而狡辯甚至惡人先告狀,這時該怎麼辦呢?
面對這種人,建議不要直接找人來對質,或是直接抓著證據攻擊對方,因為這會讓整個團隊的向心力變得低落。這時可以先跳脫個人立場,以公司的立場說明這件事對公司的影響很大,先以同理心試圖說服對方。
但同時也需要找到關係人加以詢問,並同時確認相關的證據,例如監視器畫面、查詢登入帳號、對話紀錄等等。備齊這些證據,可以交由比你職權更大的主管,讓第三方來做出判斷。
面對部屬犯錯時,如果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解決的,就盡力解決;無法解決的,則是盡量讓損失降到最低,並且呈報給相關單位處理。
身為主管還有什麼眉角需要注意呢?快點擊節目完整收聽吧!
【延伸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