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是個人人都在吹捧斜槓創業的時代,包含我正在分享的多數內容都是希望大家在下班之餘,能透過興趣,開發多元收入和職涯的可能性。不過,身邊其實也不少好友目前是專職投入在職場中,因此我靈機一動,開啟了全新的單元「職涯思維」,想藉此邀請身邊沒有斜槓、或是不想斜槓的專業好友們,來節目分享他們的工作趣事。
今天就邀請到我在ELLE的前同事Steffi,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別於斜槓的人生觀點!
Q. 能否簡單的自我介紹,並且說一下目前的工作內容呢?
大家好,我是Steffi,目前在Bazaar時尚芭莎擔任社群行銷編輯,偶爾也會負責ELLE的專案。工作內容主要是和編輯部對接,只要涉及網路的行銷都跟我相關(笑)。大家比較有興趣的,可能是每期封面人物的拍攝和訪問,這些部份我也有接觸,因為需要到現場取素材、拍影片等等。
Q. 說到之前在ELLE的各種專案,你有沒有最懷念哪個環節?
最懷念的是擁有團隊夥伴一起腦力激盪、完成事情的感覺。
由於目前Bazaar結構編制比較小,不像ELLE團隊內還有其他社群人員。我們當時大多專案時程都踩得很緊,曾經還為了時裝周一支一分鐘的影片,關在小房間裡對了四五個小時,每個分鏡、KOL的鏡位、音樂都絲毫不差!當下我會覺得很辛苦,而且壓力很大!但回想起來真的非常懷念那種同為戰友的革命情感。
Q. 你認為在時尚媒體產業工作需要具備什麼特質?
1. 喜歡變化
如果你喜歡規律的生活、規律的工作routine,可能就不太適合。大家也知道,如果在新聞上連續看到一個人三次,你們可能就厭煩了,那我們當然不可能365天都做同樣的事,勢必會依照當時的時事、潮流而去更新內容。所以你一定要喜歡變化,並且擁抱挑戰。
2. 不要玻璃心
這個產業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高壓,在這裡工作的人,通常講話也比較直接,娛樂產業和時尚產業往往是綁在一起的,本來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個性都會比較外放,加上變動性的關係,新人沒有太多適應時間,你必須讓自己打起精神工作、專業起來,才不會一眼就被其他人質疑,甚至認為是好欺負的。
3. 追求獨特美感
這部分我是進ELLE才慢慢培養的,可能一般的媒體公司不需要這樣的特質,但在時尚媒體卻是必備的軟實力。尤其Bazaar和ELLE相比,更會接觸到一些藝術、人物的深度訪談,受訪者未必是大明星,他就是一個職人,可能是畫家、廚師等,觀眾不熟悉他們,所以我們要利用不同的光影變化,去形塑專屬於Bazaar的風格,這很難用言語形容,但總會讓人一看就知道,啊,這很Bazaar!
4. 對人的好奇心
在媒體業,採訪是很重要的一環。如果對「人」沒有好奇心,那你很難在訪談過程中激起火花,更別說在互動過程中發掘出吸引人的內容。我就曾遇過同事完全對名人沒興趣,但採訪的有趣感在於:你能在不到兩小時的過程中,感受到對方在發光。當一個人談論著擅長、喜歡的事物時,那魅力是藏不住的。
一旦對人有好奇心,自然會想挖掘他的故事,知道他的人生。
Q. 那如果是社群行銷這個職位的話,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才能站穩腳步?
1. 接收新知能力
這個行業很忌諱一直做同樣的內容。所以平時最好對各種內容充滿興趣,觀察別人玩了什麼花樣,像我就會逛微博、小紅書、Youtube,最好各式各樣的管道都涉獵,因為每個平台談論的話題都不同,你總能從中找到和你自己平台相輔相成的靈感,別人這麼做,那我會想怎麼讓這個元素發揮得更好、玩得更有趣。
2. 企劃能力
做到今年,我開始有個體悟。我好像不太喜歡運營平台,也不太喜歡重複的操作,例如維持IG的參與度。我發現比起這種日常的規律,我更喜歡發想專案,比如台北時裝周、ELLE RUN、時尚風格大賞,我喜歡做新的東西、新的內容。
3. 新聞敏銳度
在媒體業很重要的是要懂得「借勢」。現在誰的火燒起來了,誰的熱度炒起來了,我們就要去加個柴火。雖然我們不會做負面報導,但誰在風頭上誰就有聲量,蹭熱度無可避免,才不會錯失應得的社群流量。
是不是想知道更多產業秘辛?節目中,Steffi談到了勸退時尚產業工作的三個理由,
甚至還曾經想要「打退堂鼓」?快點擊節目繼續收聽下去吧!
【延伸閱讀】